Andy Lin 林維洋
從二三月開始,當疫情在美國四處爆發時,我相信百分之九十的美國人還不覺得這會是什麼太嚴重的事。一天一天的過去,一個禮拜一個禮拜的過去,一個月、兩個月,到現在快要半年了!在五月的時候,當所有人發現事態已經一發不可收拾,疫情已經嚴重的影響到大家的食衣住行,影響到大家原本正常的生活,其實多多少少有點來不及了。在過去幾個月,每個行業都受到嚴重的衝擊,餐飲業、服裝飾品業、娛樂業、到我最熟悉的表演藝術產業,都已經走到低潮到不能在低潮的地步了。從四五月開始,所有紐約的各大藝文表演產業全部停擺,從全美最大的表演藝術中心-林肯中心,到世界最知名的演奏廳-卡內基表演廳,還有所有的百老匯,全部2020的檔期完全取消,原計畫冬天再次營運,但到現在甚至到了2021的春天夏天能不能再次實現第一場表演的願望,似乎都遙不可及。美國各大樂團也都被迫停擺,甚至解散!這在過去是完全無法想像的。
表演藝術其實一向都是一個奢侈的享受。對許多人來說,它或許是高尚的、難以接近的、無法理解的、甚至跟自己是毫無相關的,但它其實代表著一個地區、一個城市的繁化,甚至象徵著一個國家的經濟水平以及文化發展的高度。當這些都逐漸消失的時候,代表著一個地方的沒落。但是絕多數的人其實對於藝術本身,一直抱持著是可有可無的心態,當你忙碌著在工作時、當你正在為下一餐而操心時,表演藝術已變成是一種奢侈,很容易被遺忘。所以近年來,文化藝術一直處在一個看似重要,卻又無法自身站穩的產業。絕大多數的表演藝術靠的是贊助才能維持一定的表演產量。當景氣不好時,表演藝術或許是最直接被影響到的產業。新冠病毒帶來的疫情,除了嚴重的打擊到表演藝術外,其實也給了我們一個嚴重的警告。當這警報器響起時,其實卻是我們重新反省,重新規劃以及檢視我們的問題所在的最好機會。
過去這一兩個月,常常會收到音樂圈朋友的訊息及來電,大家除了互相問候外,最常提到的就是往後的表演藝術要怎麼辦?大家看不到未來,看不到第一場在表演廳的現場音樂會會何時開啟。很多朋友都開始做不同的人生規劃,有的開始學coding,有的開始找上班族的生活,即使只是打打字做做雜工,也都好過待在家等著下一場音樂會的到來,畢竟在紐約生活費是很容易壓得讓人喘不過氣來的。我的個性一向是樂觀的、隨和的、對這次的疫情雖然不是抱持著樂觀的態度,但卻覺得是該讓音樂家們重新去正視我們的價值所在。以前在唸書時,學校不會教我們如何去行銷自己,除了多加練琴外,還是練琴,一直覺得只要把琴拉到最好,以後一定找的到工作不會餓肚子。但現實生活中,尤其現在,我們卻又不得不承認我們的不足。所以現在許多的音樂家開始學習不同的方式去呈現他們的音樂,用不同方式去把音樂帶給觀眾,想盡了辦法就是希望大家對音樂的熱愛不要因為疫情而消失殆盡,也希望在疫情間,還是可以把我們覺得最美好的東西帶給大家。其實在疫情間,三月到六月的這三四個月,大家在家上網時,會發現其實音樂無所不在,尤其在家沒事做的時候,不管在電腦上逛逛網站或滑滑手機,每個音樂家都努力的用自己最新的方式去展現他們的所長,也讓平常沒什麼機會到演奏廳去聆聽現場音樂的人們聽到一場又一場美妙的音樂。我相信在疫情慢慢結束的時候,音樂家們都找到了他們新的武器,也在這期間把這些磨練成往後提升自身價值的最佳本錢。而我們的觀眾群,除了原本就愛好音樂已經等不及上音樂廳觀賞音樂的聽眾們,甚至在疫情間音樂家們持續在線上用音樂轟炸這整個網際網路,讓更多人覺得古典音樂已經不再是那麼的遙不可及,因為它隨時都伴隨在你左右。
紐約已不再是紐約,我們也不再是疫情前的我們。有些人成長了,有些人開啟了另外一扇窗,找到了另一條出路,或許也有些人原地踏步未曾踏出那“改變”的一步。但不管如何,我們都要向前看,我們要跑得比疫情散播的速度還要快,這樣我們才能持續著去做我們所愛的、所認為有價值的事。
Commentaires